麴之屋(koji's house)無鹽味噌簡介
麴之屋(koji's house)香氣撲鼻的無鹽味噌味噌的種類
傳統熟成味噌的微生物
麴之屋(koji's house)無鹽味噌簡介
味噌的種類
日本是目前為止,世界上唯一一個受到過二次原子彈攻擊的國家,並且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的輻射污染善後工作持續進行中,甚至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。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,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,日本連續20年居世界的首位,不可思議的是,日本人並不愛運動,普遍沒有健身的習慣。為什麼?專家分析日本人長壽的秘密,發現主要的原因在飲食。大部分的日本人,每天的早餐一定從白飯、味噌漬物和一碗味噌湯開始新的一天,味噌在日本的飲食史中歷久不衰,是日本特殊的調味料,因此吸引許多專家針對味噌的保健價值進行研究,沒想到,有了驚人的發現;日本有句諺道:「有味噌就沒醫生」、「味噌是醫生殺手」,可以見得味噌在平民百姓的心中,是能促進健康的營養食品。
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味噌鹽的含量比較高,對血壓的負擔可能大於黃豆發酵的好處,食用過量對健康有害,尤其高血壓患者及腎功能不良的人,更要限量食用,並且限制了味噌主要用來煮湯調味的食用方式。
日本味噌的歷史,可追溯至一千三百年前,有傳說是於西元七至八世紀由中國和朝鮮傳入日本,亦有說是日本自行發明的。要做味噌有3大原料,大豆、麴(米麴、豆麴、麥麴)和鹽巴,味噌的種類繁多,大致上味噌的分類有三種;
ㄧ、依原料分類
如米味噌、豆味噌、小麥味噌、調合味噌四種。其中,日本目前生產的味噌有80%是米味噌。
圖片來源: hikarimiso.co.jp
二、依口味分類
有甘味噌、甘口味噌、辛甘味噌等,辛度(鹹度)取決於鹽含量的多少,但另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“米麴比”。“米麴比”是米麴或麥麴與原料大豆的比例,如果鹽分不變,米麴或麥麴的比例越高,就越甘甜。
圖片來源:.greenhouse.ne.jp/
三、依顏色分類
味噌根據成品的顏色分為白味噌、淺色系味噌、赤味噌。顏色取決於各種條件,例如大豆等原料的類型,大豆是煮還是蒸,米麴量是高還是低,而赤味噌是以豆麴製作。影響味噌顏色深淺的關鍵在於使用菌種和黃豆中鐵質的氧化程度,熟成時間越長,顏色自然較深。顏色較深色的味噌,主要是因為黃豆成分中含有鐵質,在與氧氣接觸後,形成暗棕色的氧化鐵,隨時間越久形成的氧化鐵越多,使顏色越深、味道更濃,對人體並無害處。一般來說,熟成時間在3個月內的是白味噌、3-12月期間是黃味噌、1年以上則是紅味噌。
傳統熟成味噌的微生物
在傳統熟成老化的味噌中,首先,米麴菌(Aspergillus oryzae)產生的酶(蛋白酶和澱粉酶)將原料中的澱粉和蛋白質分解成葡萄糖、麥芽糖、肽和氨基酸。氨基酸是味噌鮮味的主要成分,葡萄糖和麥芽糖帶來甜味,同時也是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營養來源。然後,ㄧ些嗜鹽球菌屬(Halococcus Schoop)、四體球菌(Tetragenococcus)是耐鹽的乳酸菌如嗜鹽小球菌(Pediococcus halophilus)等等的生長,生成乳酸等有機酸,使得酸鹼值(pH)下降,這種乳酸消除了大豆原料的氣味並改善了鹹味。當pH值下降使得酵母菌更容易生長時,魯氏接合酵母(Zygosaccharomyces rouxii)和念珠菌屬(Candida)的耐鹽性酵母會增殖,使得糖轉成產生醇類(如乙醇酒精)、少量有機酸和酯類,以及從氨基酸中產生高級醇類,這些在味噌的風味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。大致化學式如下;
麴之屋(koji's house)的無鹽味噌簡介
無鹽味噌材料
這款無鹽味噌(鹽0%)是豆麴加上米麴的赤味噌,製作材料為大豆、豆麴、米麴、釀酒酵母、非耐性乳酸菌、水等。
製作過程簡述
在無菌發酵箱中製作豆麴與米麴;
無菌發酵箱發酵前將溫度設定110℃持續15分鐘,無菌發酵箱進氣口端置入高效率及超高效濾網(HEPA / ULPA 效率Efficiency (%)99.999%),當溫度降至40℃時打開送風並迅速放入豆麴、米麴培養盤,開始發酵48小時出麴,中間打開二次發酵箱門做手入時皆強力送風快速完成後關門。 培養完成之豆麴(打碎)、米麴依比例與蒸熟打成泥之大豆、水及生香酵母、非耐鹽性乳酸菌等混合均勻後裝罐。
|
麴之屋(koji's house)無鹽味噌的應用
先行去除魚刺的秋刀魚前一天底層塗上鹽麴,上一層塗上麴之屋無鹽味噌,隔天慢火煎,
品嚐起來非常的香醇可口,由於製作時加入釀酒酵母,因此會有濃郁的酒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