醬油麴(しょうゆこうじ, shōyu kōji)製作與應用
1.醬油麴是什麼?
2.醬油麴與醬油的比較
3.超簡單的醬油麴作
4.醬油麴之應用
4.1醬油麴經高溫烹調
4.2醬油麴低溫烹調

醬油麴是什麼?
      醬油麴是由米麴和醬油混合經時間融合而成的調味品,是一種方便的調味料,在日本已被運用數百年,近年來在日本相當熱門,超市與家裡的廚房都能見到它的蹤影。醬油麴具有濃郁醇厚、甘甜的鮮味,可與多種食材搭配使用,並且是最健康的萬用調味料,不用擔心食安的問題。醬油麴跟鹽麴的用途幾乎相同,可以拿來醃肉、醃漬魚、海鮮、烤肉、炒菜、涼拌蔬菜,基本上就是取代醬油跟鹽更勝一籌的應用。醬油麴比鹽麴更多了一股醬油濃郁的香味,若已經用過了鹽麴,那麼一定要再試試看自己製作的醬油麴。台灣市面上很少賣醬油麴,若能買到價錢也比較貴,份量也不多,所以自製醬油麴不但不花太多時間,更不用擔心添加物,既健康又安心。
 

醬油麴與醬油的比較
       醬油麴的味道比醬油更溫和更濃郁,也是減鹽醬油,且鹹度低,對腎臟的負擔較小。醬油(釀造或化學醬油)鮮味來自氨基酸,谷氨酸在創造鮮味方面起著最大的作用。最大的不同是;分解植物蛋白與澱粉的酵素,在醬油製作過程高溫滅菌裝罐時,酵素活性完全失效,而醬油麴保有米麴含有豐富多樣的酵素,醬油麴用於醃漬,鹹度較低、味道較溫潤醇厚,因為含有分解酵素,有分解蛋白質、澱粉之作用,除了可以軟化肉質外,還多了不少豐富層次與提升食物的鮮美。酵素是生命的原力,如果沒有酵素,全身細胞的活動將喪失動力,體內的各種機能都不能運作,生命現象亦將停止。地球上的生命是藉由成千上萬的代謝反應持續運作維繫著。而,生命的代謝反應完全依賴酵素,酵素主導著人體如何有效運用食物的營養素(澱粉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、植化素、礦物質、荷爾蒙..等),醬油麴擁有豐富的酵素醬油並沒有(有關米麴含有的酵素請參考)。 

超簡單的醬油麴作
材料準備

米麴與醬油的比例
米麴:醬油比例11~2之間皆可。
米麴有生米麴及乾燥米麴,生米麴含有水分較多因此醬油用量要少一些。

醬油麴作法
1.將米麴倒入已消毒過的容器中。
2.再將醬油倒入已消毒過裝有米麴的容器中。
3.將米麴與醬油攪拌混合均勻。
4.日本的教作守則皆建議每日打開蓋子用潔淨乾燥的器具攪拌均勻,事實上若忘記或太忙了2~3天攪拌均勻一次又何妨,只不過熟成時間會稍為延後一些罷了。
5.這樣操作了7~14天即可完成,熟成天數與氣溫有關,若以製做甘酒的方式來快速製做醬油麴,就能一夜完成耶!只要發現米麴略成粥狀即完成,就可蓋緊蓋子,放入冰箱可存放至少半年,取用時使用潔淨乾燥的器具不要沾到水就不會壞掉。

實作案例
米麴:麴之屋乾燥米麴850g
醬油:釀造醬油11000ml (1210g)






玻璃瓶內及蓋噴75%酒精殺菌,酒精液倒乾,將麴之屋乾燥米麴850g倒入已消毒過的容器中。

11000ml醬油倒入已消毒過裝有麴之屋乾燥米麴的容器中,將米麴與醬油攪拌混合均勻。

   適時以潔淨乾燥的器具將米麴與醬油攪拌混合均勻。


       第7日米麴略成粥狀,已接近熟成。

醬油麴之應用
醬油麴經高溫烹調

       醬油麴含有米麴所具有之酵素,酵素在醃漬時發揮作用,蛋白酵素軟化肉質,也產生一些游離胺基酸增加濃郁醇厚之味,澱粉酵素也會增加甘甜,醃漬越久效果越顯著。在低溫下經過醃漬的食材酵素沒有破壞活性還存在, 然而,高溫烹調後酵素就破壞殆盡。 

 肉質很容易在烹調過後過於乾柴難以下嚥的雞胸肉先去除骨頭。


以適量熟成的醬油麴與去除骨頭的雞胸肉混合均勻,加蓋置入冰箱冷藏醃漬一整晚,隔天以溫火煎熟。


此例加檸檬香蜂草以溫火煎熟之雞胸肉真是鮮嫩細緻可口,一點也不乾柴。
這道菜美味真是無法言喻!

 

醬油麴低溫烹調
       醬油麴應用在炒菜、涼拌的低溫烹調上,炒菜時得等高溫菜熟熄火降溫後加入醬油麴,此時的溫度不至於破壞酵素,涼拌更不會,這樣的烹調方式,醬油麴的應用是一石二鳥之計,除了調味外,醬油麴的酵素有助消化還有其它功能性。
實例一 、醬油麴炒南瓜
  

      南瓜、嫩薑炒熟後熄火加入甘酒(或糖)、醬油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